血泪记忆淬炼青春担当 ——“行走的思政课”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028日,天元书院2024级天元卓越班和天元创新班的同学们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主题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文峰老师和文阡箫老师带队。

  师生们首先来到悼念广场,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敬献花圈,深深鞠躬,表达对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传递守护和平的无声誓言。



  在10000多盒遇难同胞的档案墙前,在幸存者照片墙前,在“铁书”前,在“百人斩”杀人竞赛图片,在万人坑遗址的累累白骨前……一幅幅历史照片、一帧帧历史视频、一个个历史实物,一具具死难者遗骸……88年前发生在南京的惨绝人寰的日军暴行,具像化地猛烈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诉说着中华大地上曾经的苦痛。



  此次“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将思政课从课堂搬到课外,从校内搬到社会,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大思政课”的指导思想。通过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同学们走近民族苦难的历史,深化了爱国情怀,用血泪记忆淬炼青春担当,更加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念!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心情沉重,表达对此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学习感言。

天元卓越班陈泠睿:

  走进纪念馆,黑白照片里的痛苦眼神、锈迹斑斑的遗物,像重锤砸在心上。每一个冰冷的数字,都是曾经鲜活的生命。泪水模糊视线时,更懂“铭记”不是沉溺伤痛,而是握紧当下的和平。身为后辈,唯有以奋斗守护先辈用血泪换来的安宁,让历史不再重演。

天元卓越班赵馨渝:

  站在遗骸陈列前,作为医学生,我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被深深刺痛。白骨累累的遗址,那是受难者无声的证言,无不诉说着1937年的浩劫。那些扭曲的骨骼、遗留的创伤痕迹,不再只是历史符号,而是曾有温度的生命。这段历史,于我们而言不仅是家国责任,更要以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尊严,让“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成为捍卫和平的力量。

天元卓越班姚睿齐:

  踏入纪念馆,青灰建筑裹挟着刺骨凝重。姓名墙无声延展,黑白照片里的绝望直戳心底,三十万同胞的悲鸣似穿越时空回响。走出场馆,凝望泪光中闪耀的和平鸽雕塑,我方知铭记从非延续仇恨,而是以血的教训守护安宁。吾辈当以史为鉴,让山河无恙、国泰民安的信念,在心底生生不息。

创新班徐梦涵:

  踏入纪念馆,肃穆气息扑面而来。展馆内,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件件斑驳遗物,无声诉说着那段惨痛历史。我们沉痛祭奠,愿逝者安息,在黑暗岁月中长眠的灵魂得以安宁;我们肃立默哀,愿生者奋进,铭记历史教训,以坚韧与勇气开创未来。花圈上每一朵白菊都承载着哀思与敬意,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携手共筑和平未来。

创新班金语凡:

  走进纪念馆,昏暗的灯线下是一份份历史的记录。黑色的墙面上,雪白的字体诉说着侵华日军的暴行,也展现了在危难时刻国内外心怀善意的人救助难民的人性光辉。走出纪念馆,实践课结束了,可历史永远黑白分明的矗立于我们的来时路。我将铭记历史,感恩和平,更将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审核:孙厚纯 张恂

供稿:任文峰

供图:文阡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