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方向:医患沟通、医学人文、医学教育、现代大学治理
个人简介:
张玥,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紫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优青、南京医科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江苏省社科基金1项,其他市厅级重大重点项目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CSSCI论文、北大核心论文近30篇,学术观点被新华文摘摘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提交的咨政报告被教育部采纳上报。出版专著3部(其中独著2部)、署名译著3部。获江苏省社科界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智库研究与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为国家本科一流课程《医患沟通》核心成员。副主编江苏省重点教材1部、中国医学教育题库1部,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获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1完成人)、江苏省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指导作品获第十七届“挑战杯”江苏省赛三等奖,首届全国医学教育论坛优秀成果一等奖(指导教师/通讯作者)。
兼任中国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科研分会理事、江苏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中国医学教育题库(临床医学医患沟通)副主编等。
1.国家社科基金“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及成效评价研究”,2024-2027,在研,主持
2.国家社科基金“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视阈下的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研究”,2019-2022,结项,主持
3.江苏省社科基金“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构建”,2023-2025,结项,主持
4.国家社科基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多方主体沟通平台的建构研究”,2014-2019,结项,第二
5.国家社科基金“中国著名大学校长办学之道研究”,2009-2013,结项,第三
代表性成果奖:
1.基于整合思维的学校医学人文育人路径新实践,获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主持(1/11)
2.健康中国背景下“患者公众教育”状态及影响因素——基于南京市的调查,获
挑战杯江苏省省赛三等奖,2021,唯一指导教师
3.身体哲学视角下医学学科交叉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获全国首届医学教育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23,指导导师/通讯作者
代表性著作:
1.专著:张玥.何以言治:大学校长的角色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2.专著:张玥.抗战时期国立大学校长治校方略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专著:王运来、张玥、李运庆.战时高校内迁与中国高教改革[M].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抗日战争专题研究(100 卷)大型学术工程]
4.教材:王锦帆、张玥等.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代表性论文:
[1]张玥,喻荣彬,王建明等.新医科背景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现实问题与路径突破[J].中国公共卫生,2025
[2]张玥,于智恒,卢晓中.基于多重角色概念的大学校长“知情意”治校逻辑[J].江苏高教,2023
[3]张玥,陆慧,喻荣彬,等.“中心–边缘”理论视阈下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的改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23
[4]张玥,钱文溢,邵建文,等.医患双主体视角下南京地区公众健康教育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5]张玥,杨君洁,郑佩瑶,等.具身学习视角下当代医学教育的问题与改进探析[J].医学与哲学,2022
[6]张玥,卢晓中.我国大学校长角色发展的影响因子及评价研究[J].高教探索,2020
[7]张玥,卢晓中.主体间性视角下我国大学校长角色的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J].江苏高教,2020
[8]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中国知网高PCSI、高被引论文)
[9]张玥,喻荣彬,王锦帆.扎根理论视角下中国医患信息沟通影响因子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22
[10]张玥,喻荣彬,王锦帆.新医改环境下我国医患信息沟通状态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9
[11]张玥,王运来.全面抗战时期国立大学发展与校长管理风格的分析与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
[12]张玥,王运来.抗战时期大学发展的四大危机及应对——基于校长治校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3]张玥.大学校长的任职期与领导力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14]张玥,王运来.大学校长任职内的角色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1
[15]张玥.我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合法性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
[16]张玥.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多样性与弹性学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