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促使青年学子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月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研究生前往南京市江宁区佘村开展“绿色佘村,青春同行”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策划了历史文化探寻、环境卫生清洁和垃圾分类实践三个环节,让同学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活动伊始,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探访了佘村潘氏宗祠,。从这座始建于清初的古老建筑,不仅是当地潘氏家族的精神家园,更是了解佘村民风民俗的重要见证。在讲解员赵老师的引领下,大家仔细聆听了以及佘村从农耕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讲解员赵老师强调,提及佘村人世代遵循“靠山吃山,护山养山”的祖训,他们巧妙地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谋而合。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戴上手套,分散深入到佘村的各个角落处清理垃圾。经过大家一下午的努力,佘村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丽。
随后,同学们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并在佘村生态法治广场旁的垃圾分类处进行垃圾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积极讨论,相互学习,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
此次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了解了佘村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智慧,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审核:孙厚纯
供稿/供图:徐裕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