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心理效应解码:从理论到生活”分享交流会

     在“3·20”心理健康周之际,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探索心理学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21日举办“心理效应解码:从理论到生活”分享交流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业勤、辅导员孙艳君及研究生参加此次活动,活动由学院研究生分会主席陆佳妮主持。



   第一环节:理论分享——解码经典效应,联结生活实践。四位学生代表依次登台,结合经典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案例展开分享。陆佳妮同学以霍桑效应为切入点,剖析了“被关注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并结合现实生活场景,提出增强自我觉察与多关注身边人的建议。温昕谊同学围绕沉默的螺旋理论及其演变,解析舆论环境中少数意见者的心理动态,并探讨如何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苏沛琳同学通过锚定效应揭示初始信息对决策的隐性影响,结合生活实例,教同学们如何运用理性思维突破认知局限。王韬同学以围绕从众效应,结合现实情境还原群体压力下的选择困境,并呼吁同学们在尊重共性的同时坚守个人判断力。



   第二环节:互动讨论——碰撞思维火花,深化认知理解。同学们围绕分享内容展开热烈讨论,有同学表示“心理学理论为日常困惑提供了科学视角”,亦有同学感慨“意识到认知偏差的存在,是突破思维定式的第一步”。


   

   第三环节:教师寄语——理论赋能成长,实践润泽心灵。活动尾声,周业勤副院长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并指出,心理学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认识自我、理解社会的工具,希望同学们以理论为镜,在生活实践中持续反思、积极调适,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表现真实的自我,实现心智的成长与超越。




   本次活动以“解码心理效应”为纽带,引导同学们理解生活中的心理学,让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寻得一抹宁静,感受心灵的滋养,有效促进了理论知识向生活智慧的转化,为营造理性平和的校园心理生态注入新动能。  

审核:孙厚纯

供稿人:贤浩

供图人:贤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