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介绍


      一、教学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面向普通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扣大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基本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遵循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认同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法律素养、科学的价值标准与正确的行为规范,为他们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础。本课程主要包括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文明礼仪、品德养成、择业观和法制观等教育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和实践环节,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本课程重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新型实践内容以及灵活的考核方式。讲授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内容: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社会主义廉政意识、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1.教学: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主题讲演”。

      主题“情景剧表演”:根据课程内容,激发学生主体性,组织学生自编自导,拍摄出和教学内容紧扣的微短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

      具体操作:由教师在第一次课上根据课程内容分好团队(共十个团队),布置相应的表演主题,制定详细的要求与评分标准,要求各团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主题要求自编自导。

      创新型教学方法“主题演讲”: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意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课前的预习、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自觉而又主动、积极而富有弹性的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参与、在自信中成长,最终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人际沟通与协调、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具体操作:由教师在第一次课上根据课程内容分好团队(共十个团队),布置相应的演讲和演绎主题,要求各团队利用课外时间集中自学、通过网络发帖并对此予以充分地讨论及准备,每次课由一个团队根据本课内容和主题进行演讲和演绎。演讲由一位同学代表,用时不超过十分钟和二十分钟。


      2.实践方法

      实践内容包括六种实践环节组成。 “网络主题讨论”、“影视赏析”、 “读书沙龙”、 “主题课程实践”等方式,分别围绕相应的主题在课程中一一展开和进行,并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成为一个连贯的、互补的一体化模式,而医学人文教育融合其中。实践被计算为18课时,其中课时的界限不是很清晰,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

       “网络主题讨论”环节:  以“理想信念”为主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树立正确的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理想和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不仅要思考理想是什么,也要讨论为实现理想应如何努力、如何进行人生规划。具体操作:由教师在elearning课程学习网“互动栏目”中创建“理想与信念”的讨论专栏,发帖提起话题,同学自由发表进行讨论,课堂内结合讨论内容进行相应的总结。

       “读书沙龙”环节:在实验班班进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懂书。在书中引发思考、扣问内心、关注自我;让学生在书中感悟人生、领悟人生的真谛,激发学生的智慧与思想,丰富学习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具体操作:教师课堂列出推荐书目,分为必读与选读项目,课外阅读,由教师在elearning课程学习网“互动栏目”中创建讨论专栏进行相关讨论,课内组织系列讨论。

      “影视赏析”环节:以“维护法律权威”为主题,通过影视赏析,加深学生对法律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思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具体操作:由教师精心挑选相关主题的影视佳篇,组织学生观看并鉴赏讨论。

      “课程主题实践”环节:进行相应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与社会的关系,推动学生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认识职业,洞察社会百态、锻炼社会生存技能;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限定以 “爱国主义”、“环保活动”、“爱心活动”等为主题,在方法上可以多样化,可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这些主题,也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思考这些主题。具体操作: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为指导,结合教学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社会实践或者调研,并撰写实践汇报材料,并在最后一节课由每班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实践汇报,教师进行点评。


      三、考核方法

      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实践成绩等方面结合起来。平时成绩占总分的50%,包括“主题讲演”30分与实践环节20分;期末成绩占总分的50%。另外还有根据学生表现的机动分

      实践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课程主题实践(10分)+网络主题讨论(5分)+影视赏析、读书沙龙和平时表现没有硬性的分数关联,但是会进行相应的考察,即机动考察分。

      最终分数构成为:考核总成绩100%=课堂“主题讲演”成绩30%+实践课成绩20%+综合考核40%+ 机动分(学生课堂表现、到课率、elearning课程学习网讨论表现)